close
相信大家都聽過瞎子摸象的故事
真理如果是那一隻大象的話
我們對這一隻大象的描述就是所謂的知識
所以知識永遠是不完整
它永遠是可以被修整的
這個跟真理永遠不變是不衝突的
這是一個弔詭的事實
 
知識還有一個特性就是它是社會建構的產物
就是英文所謂的"Social construction of knowledge"
知識的形成就是一個社會協商(Negotiation)的過程
 
以瞎子摸象的例子來說
每個瞎子自己的知識表徵來解釋他摸到的那一部分
那這些瞎子必須坐下來討論
然後把這個他們所知道的這一片段跟別人的片段拼湊在一起
然後作出一個合理的解釋
這個合理的解釋就是他們所形成的共識
那這個共識就成為是這個小群體(Community)裡面所創造出來的知識

很多所謂的科學知識其實也是這樣子造出來的
很多者作很多的研究
他們會發表他們的論文
從他們的論文當中
他們再去看發現的知識與其他人發現的有什麼不
然後最後再提出一個合理的解釋
如果這個解釋被大家接受了
個所提出的理論就變成了這個領域的知識

我們在學校裡面所學到的知識大部分都是一些專家們他們社會建構的產物
有了這樣的認識之後
我們就比較不會迷信知識
教導小孩子要有思辯的能力去看待他們所面臨的一些資訊
我們要強調的重點是在於孩子們的思維與協商過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OrganicLearni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7) 人氣()